查看原文
其他

【寻访札记】寻访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 感悟强军之路星火力量

子长检察 2022-06-19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NEW TERM

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红军不仅仅缺乏士兵,更缺乏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革命干部,建立军事学校是政治需要,也是军事需要,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1936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创立。同日,第一期学员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8月,随着抗战胜利,抗大完成了历史使命。在学校开办期间共培养了10万多名抗日干部。后原抗大总校一部分教职学员奉中央军委命令向东北进军,1946年2月底到达吉林通化,筹办东北军政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迁入北京,发展成为今天的国防大学。


在当时的政治形态和经济条件下,学生们只能在条件及其简陋的教舍中学习,还要时刻提防敌军轰炸,创办初期,没有专职的老师讲课,主要课程都由中央领导同志担任。其中毛泽东讲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张闻天讲授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凯丰和吴良平讲授政治经济学,秦邦宪讲授联共(布)党史和辩证唯物主义,杨尚昆讲授各国论,李维汉讲授党的建设等。毛泽东曾在开学典礼上讲话:“我党创办抗日红军大学,是为准备抗日民主解放战争的到来。为了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需要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因此,我们的干部需要重新学习、重新训练,以便将来出校后能够独当一面的去工作。”罗荣桓、罗瑞卿、谭政、彭雪枫、罗宝莲等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响当当的人物在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后,成为其第一期学员,并成为后来的兼职教员或各分校校长,而从这个班也走出了22个开国将帅。1937年1月19日为适应抗日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军革会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迁址到延安以扩大招生。1937年抗战爆发后,随着日寇铁蹄深入,大批学生走出校园,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主张抗战救国、尊重知识分子的中国共产党对广大有志青年形成了强大吸引力,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了爱国青年心中的圣城,到1942年底一共有10万多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抗日志士来到延安及其他抗日根据地。这些青年学生经过抗大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绝大多数成为了懂政治、懂军事,会做群众工作的优秀指挥员,为抗战胜利及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大”虽然存续时间并不长久,但其以更名后的形式继续存在,其在整个办学过程中共培养了10万多名抗日干部,在办学的艰辛历程中孕育了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为核心的革命精神,对党的发展建设、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当下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作用。


毛泽东曾在讲话中提及到红大的政治方向,明确了抗日救国的正确方向。在新时代中,我们仍要明确自己的政治方向,要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始终坚持这一方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其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必须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

革命战争年代,艰苦朴素的作风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保证胜利的必要条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们要知道党的作风直接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仍更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和优良传统,拒绝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其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必须与抗日救国相联系、与学员实际相联系。办学的成功经验证明,必须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与作风,让理论沉得下来,也要让实践能得到理论的总结与升华,最终更好地指导实践。也启示党员干部必须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要具体地发展地结合实际地去看待问题、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要传承和弘扬创新精神,要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结合实际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文字 ▎白恩龙

编辑 ▎薛丽丽

审核 ▎雷   鸣

往期回顾

【寻访札记】以保护革命文物之名,寻访谭树塌烈士纪念陵园

【寻访札记】访旧址 忆历史 增自信——寻访瓦窑堡革命旧址体悟

子长市检察院与市自然资源局构建协作配合机制 推动土地执法查处领域行政非诉执行监督专项活动开展

子长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




子长市人民检察院


扫码关注我们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